德育及宗教教育科

學習目標:

德育:
1. 培育學生十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(堅毅、尊重他人、責任感、國民身份認同、承擔精神、誠信、關愛、守法、同理心、勤勞);
2. 提高學生對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認識,明白人生階段或社會崗位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,並理性分析和判斷生活事件和議題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;
3. 懂得在真實情景中實踐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;
4. 培育學生的同理心,懂得推己及人及關心別人的處境和感受,以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困難和挑戰。

宗教教育:
1. 培養學生認識及實踐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,即真理、義德、愛德、生命和家庭;
2. 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及充滿愛的人生觀;
3. 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、積極的態度與共通能力,達至關心家庭、學校、社區、社會以至國家和世界,表達關愛和尊重別人;
4. 透過多元化的活動,如:祈禱、宗教禮儀及活動等,協助學生將信仰融入生活之中。

 

課程架構:

公民教育(德育):
由初小至高中的科目,課程包含不同學習階段的主要學習期望,以配合學生成長階段的需要和特點。除了「個人成長及健康」、「家庭」、「學校」、「社交」、「社會及國家」,以及「工作」六個生活範疇,本校還加入校訓「忠誠勤樸.敬主愛人」,培育學生十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,以達致更有系統地規劃課程和加強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

宗教教育:
宗教教育是由初小至高中的科目,課程包括八大範疇,包括「忠誠」、「勤樸」、「敬主」、「愛人」、「欣賞」、「我們的國家」、「與人相處」及「靈性的追求」。以螺旋式的教學,逐級深化八大主題中的內容、價值觀及能力,從而達致品德培育的效果。

 

課程特色:

內地交流學習活動

– 學校積極參與「同根同心」── 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,學生親身踏足祖國,加深對當地歷史文化、風俗特色、城鄉建設、經濟發展、科技及自然保育等各方面的認識 。學習就從平面的書本躍出立體,將所見所聞以不同形式作紀錄,使學習更愉快。學生增長知識,培養中國情,有助增強國民身份認同。

境外遊活動

慶祝會活動
– 每年國慶日、國家憲法日及回歸紀念日,學校都會進行升旗儀式及舉行早會活動,透過不同形式(簡報講解、觀看影片、互動遊戲)認識中國和香港相關的主題,如:認識國旗、國徽、區旗、區徽等,課題更會延伸至課堂學習,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及文化認知,有助提升國民身份的認同。

海報廣播宣傳
– 學科發展亦會配合年度主題及校訓,設計不同的品德海報,並由師生錄製校園廣播作宣傳,讓學生在視覺及聽覺提示下,潛移默化,將良好品德牢記,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

動畫影片及布偶故事
– 為了讓學生更具體地掌握不同的價值觀,學校選取與學生有關的題材,製作不同的動畫及影片,使學生更能身同感受,多思考,培養正面價值觀,並將良好品德實踐出來。例如:「小龍學單線滾軸溜冰」的動畫故事,傳達出堅毅精神;布偶劇「自律合群」則以學生的日常流程作背景,傳達出自律合群的重要性。學生六可以透過多媒體進行自學,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
 

宗教教育
– 本校的宗教教育主要介紹天主教信仰及基督徒的價值觀,期望學生能認識與天主教相關的內容並汲取其生命智慧,從而能夠在生活中實踐基督的教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認識耶穌基督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同參與宗教禮儀

恆常祈禱
– 除了課堂學習外,在校內的流程及環境佈置中,亦會加入宗教的示素,如:早上、飯前及放學前進行祈禱,亦在走廊及當眼處張䀡聖經金句及聖像相片,以提升校園內的天主教氛圍。

 

教學策略:

以生活事件方式學習:
以真實及生活化的事件或時事議題為本,將學習與個人成長經歷有系統地連繫起來。以不同角度思考,釐清相關的價值取向,然後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,並作過程中學習遇到困難與挑戰的解決方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透過不同學習活動認識天主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認識中國傳統節日

「厄瑪烏教學法」
– 著重引導學生反思生活經驗,並參考基督徒的價值觀,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信念,改善自己的行為。